李世民发动了震撼史书的玄武门之变,亲手结束了自己兄弟的生命,他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次兄齐王李元吉被他一一处决。同时,他还对自己的侄子们毫不手软,屠杀了十名年轻的王子。这些无辜的孩子们中,包括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:安陆王李承道、河东王李承德、武安王李承训、汝南王李承明、钜鹿王李承义;以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:梁郡王李承业、渔阳王李承鸾、普安王李承奖、江夏王李承裕、义阳王李承度。
李世民有14个儿子和21个女儿,35位皇子皇女,虽然他们的身份尊贵,生活条件优越,但与堂兄弟姐妹相比,究竟强了多少呢?尤其在那个极其权力斗争、尔虞我诈的皇宫中,拥有皇家血统并不意味着能安然无恙。
李承乾是唐太宗的长子,年少时才智出众、为人仁爱,容貌英俊,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。8岁便被立为太子,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将会成为一位贤明的君王。然而,随着年龄的增长,李承乾的腿部疾病逐渐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,且他的四弟魏王李泰心怀不轨,逐步开始觊觎太子之位。李承乾开始变得偏执且狂妄,甚至失去了理智。他在心中暗生复仇之念,曾多次企图暗杀李泰,最终失败。继而,他联合了侯君集、自己的叔叔汉王李元昌以及妹夫杜荷等一众人马,发起叛乱。未曾成功,他被废除太子之位,流放至黔州,最终死于流放生涯,年仅26岁。
展开剩余75%李世民的二子楚王李宽,不幸年幼夭折,未能见证父亲的盛世。
吴王李恪,李世民的三子,身为隋炀帝杨广的外孙,血统的贵族气息流淌在他的血脉中。李恪天生英俊果敢,且才智过人,深得父皇李世民的宠爱。李恪也显露出过人的政治天赋,李世民曾一度考虑立他为太子。然而,由于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外孙女,唐朝的勋贵们大多起义反隋,对于立隋炀帝的外孙为太子自然心生忌惮。最终,在长孙无忌等权臣的压力下,李恪错失了太子之位。唐高宗时期,长孙无忌借房遗爱谋反案,冤枉李恪,最终致使李恪死于非命,年仅35岁。
魏王李泰,李世民的四子,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人,似乎拥有曹植般的文学天赋,也精通书画艺术。李世民给予他很高的权力,甚至让他开设了文学馆。然而,李泰心机深沉,始终怀有觊觎太子之位的野心。为此,他与李承乾斗争不断,甚至不惜献计“杀子传弟”,这令李世民愤怒不已。李泰最终因叛逆行为被贬,年仅32岁。
李世民的五子齐王李祐,身世颇为复杂。他的外祖父是隋朝忠臣阴世师,而父亲李世民的弟弟李智云则被阴世师所杀。李祐幼年便身处这般家庭环境,不得安宁。成长过程中,他的舅舅阴弘智曾建议他招募死士保护自己。尽管李世民对他的教育持保留态度并严加管教,李祐却因不满严苛的管理而反叛。最终,他在一次反抗失败后被李世民赐死,年仅20岁。令人意外的是,李祐的叛乱也暴露了李承乾的谋反行为,影响深远。
李世民的六子蜀王李愔,和李恪同母兄弟,年轻时却放纵无度,沉溺于游猎生活,屡次不听教训。尽管李世民对他抱有期望,但李愔未能改过自新,最终在唐高宗时期,李愔与李恪一起被诬陷,死于流放地。
蒋王李恽,李世民的七子,也未能逃过权力斗争的阴影。他因被部属诬告谋反,慌乱中自尽。
越王李贞,李世民的八子,曾联手韩王李元嘉、鲁王李灵夔等人起兵反抗武则天,最终失败后选择了自杀。
李世民的九子唐高宗李治,他的命运与众不同,继承了父亲的帝位,开启了大唐的盛世篇章。
纪王李慎,李世民的十子,参与了反对武则天的起义,最终死于流放地。
江殇王李嚣,李世民的十一子,自幼夭折,未曾成材。
代王李简,李世民的十二子,命运也未曾眷顾他,早早夭折。
赵王李福,李世民的十三子,虽然经历了皇宫的风风雨雨,但他得到了善终。
曹王李明,李世民的十四子,参与了反抗武则天的斗争,在失败后被流放,并最终被迫自杀。
巴陵公主与高阳公主,两位李世民的女儿,也未能逃脱宫廷阴谋的毒手,因“房遗爱谋反案”而被赐死。
唐高宗李治的八个儿子,多数并未善终,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平安度过他们的命运漩涡。李忠是唐高宗的长子,也是第三位未能继位的太子。在失去太子之位后,他受到了诬陷,最终被赐死,年仅22岁。李孝是唐高宗的二子,过早离世,未能成就一番事业。李上金则因被武承嗣和周兴诬告谋反而自杀在监禁中。李素节、李弘和李贤也都因为种种原因相继遭遇了不幸,甚至有的死于母亲武则天的手中。
唐中宗在继位后,也没能逃脱权力的漩涡,最终被自己的皇后和女儿毒死。
唐睿宗李旦,得到了相对善终,平安度过了宫廷的风波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十倍杠杆股票,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,快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